<
11afx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隋唐乱 > 第六章 经济侵略(6)
    李元霸要将冀州潜在的经济危机消弭于无形,他正在发动对东突厥的战争。

    为了断绝李世民趁机进袭冀州的念头,李元霸早早的就在冀北、冀南军区调集了三十万人马镇守边界威慑大唐。但是,即是如此,李元霸还是觉得威慑的力度和范围都远远不够。于是,几份邀请大唐、奚、契丹等国要员至冀州观摩军演的文书被送到了各国。

    四月初五,受李元霸邀约的各国大臣、一些到冀州经商的商人来到了距洺州城郊十里的平原上。此时广阔的平原上用巨石垒砌了十座小小的石山,在距离石山三百步处,五十台装有四只铁制车轮的抛石机一溜排开。每台抛石机旁放有一个盛满尺许大铁球的箩筐,另有五十名冀州士兵站立一旁,其中两名士兵高举着火把。而就在抛石机后两百步之处,高高搭建了一座高大的木制平台,李元霸与众宾客就端坐在平台之上。

    见到这阵势,众宾客中略微知情的心中不免疑惑:这难道就是冀州新出的攻城利器?看样子,除了抛射的是铁弹以外,其它的与普通抛石机没有什么区别嘛!

    而一些熟知内情的宾客则充满了期待:这难道就是用黑石火药制成的铁弹?它真有震天动地的威力吗?

    看看时辰已到,李元霸站起身来,朗声说道:“各位,今日本王邀请诸位前来,只为请得各位为本王评鉴一下冀州造的一件事物,还请大伙儿小心看好了!”言罢,李元霸拿起一面红绸小旗轻轻一挥。抛石机旁的指挥将官见到远处高台上信号传来,立即一声令下。只见抛石机旁的众士兵齐力挽动绞盘,另有一名士兵抱起铁球放入抛石机上的挂囊。待得绞盘绞紧,旁边手举火把的士兵将铁球上的引火索点燃,随着指挥将官再一声令下,就听得“呼呼”声响中,五十枚铁弹齐齐射向了三百步外的石山!

    因为事先经过了无数次的演练,铁球投掷极为准确,十有八九都命中了目标。而为了达到震撼的效果,李元霸故意命令将火索留的长了一些。

    许久,石山上毫无动静。而就在众宾客或是不知何谓,或是大感失望之际,“轰隆”巨响之声接踵而来,十座石山在瞬间就被炸得粉碎,碎石块犹如天女散花一般漫天乱飞。虽然相隔甚远,但众宾客仍能清晰地感觉到大地的剧烈抖动,想来,天崩地裂也不过如此罢!

    看到在座之人俱被吓得魂飞魄散的模样,李元霸感到非常满意。待得碎石落地,硝烟散尽,李元霸又举起红绸小旗接连挥动两下,士兵们迅速将抛石机拉下,随即又有十台车弩被推了上来。

    “各位!”李元霸朗声说道:“刚才是冀州新近制作的引火球,本王已将其装备到了冀州各大军区的每一支部队,而这些……”右手指向平原上的车弩,李元霸接着说道:“这些是经过冀州制造局军器监改良的车弩,也是我冀州军的常备武器。各位平常见的车弩至多一次可射五支铁羽箭,及三百二十步远,而我冀州所造的车弩一次可发铁羽箭九支,于三百八十步外可洞穿城墙……各位请看!”

    远处的石山在引火球的威力下已经荡然无存,此时该处已然立起了数十个约三人高的巨大木制靶标,靶离车弩约四百步。随着指挥将官一声令下,车弩旁的众士兵迅速用绞车将弩弦张紧,另有士兵将九支长约三米的铁羽箭依次装入,而车弩后方的三名士兵则根据在弩机望山上刻出的射击标尺调整着射击诸元。一切准备完毕,随着指挥将官令下,九十支三米长的铁羽箭齐齐射出!立时,有如喀秋莎火炮发射一般,漫天的铁羽箭齐齐飞向木靶。“夺夺”声中,绝大多数的铁羽箭准确击中了木靶,并将其射穿。余势未歇,洞穿而过的羽箭仍飞出约二十步开外才坠落地上。

    虽然车弩发射不如引火球爆炸一般震天动地,可它带给内行人的震撼却不亚于先前。抛石机发射的引火球虽然威力巨大,可是因为它的射程只有三百步左右,所以在攻城发射之际,操作抛石机的士兵就处在敌人守城强弩的射程之内。即使操作士兵有盾牌手掩护,可由于守城强弩的有效射程最高可达三百二十步,其势足可穿透铁皮包裹的木制盾牌,因此操作士兵的安全还是没有保障。而车弩则不同,它不但是在对方射程之外操作,更可一次发射九支铁羽长箭。试想,若有几十台车弩往城前放置,几百支铁羽长箭一轮齐射下来,敌方城头还能剩下几人?……再,若将此车弩与发射引火球的抛石机相辅使用,使车弩齐射击溃敌方城头防守,解除守军对抛石机的威胁,随即以抛石机发射引火球炸毁其城墙……如此威猛、完美的攻势,天下何城能守,又有谁人能与之相抗!

    李元霸笑看处于震惊中的众人,“各位!上面大家看到的只是冀州军器监制造的两件攻城利器,另有一些供士卒使用的单兵武器就不在此一一示演了……”顿了顿,李元霸提高声音说道:“今天,本王还有一个消息要公告天下……因东突厥侵扰我冀州北平边境,本王已令北平守军还击!……”

    引火球、车弩,以及冀州对东突厥开战,李元霸给予了前来观摩的各国大臣巨大的震撼。当天,各国大臣就纷纷借故离开了洺州,火速赶回本国。李元霸没有作丝毫阻拦,他邀约各方人士前来观摩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冀州有威力巨大的武器和强势的军力,奉劝他们不要妄想趁火打劫、各自好自为之!

    ……

    ***************

    纵观世界回望历史,不难发现,只有那些在地理上拥有着漫长海岸线的大国,才能在更朝换代、获取生存资源的残酷博杀中生存下来。而一些曾经的内陆文明大国都必将在这种博杀中退出大国历史舞台,最终只能在历史上残留下一点民族文化的痕迹。由此可见,拥有制海权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确实是个生死尤关的大事。

    冀州远洋舰队此行除发展商务以外,它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强占海岸线、争得制海权!

    远洋舰队按照赵王与薛道衡制定的路线,在过了昆仑岛之后,不再继续沿着海岸线前行,而是略过暹罗湾直接驶向了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地————马来半岛。

    眼见前方就要到达航海图上标志的淡马锡地区,薛道衡知会魏征召集了此行的主要官员,薛师要在旗舰“镇远“号的船楼舱里向众官员宣布密令。

    出兵侵占淡马锡的密令只有薛道衡和此次护航军队的最高统领程咬金知晓,此时经薛道衡出示赵王密令,众人、甚至包括此行的最高指挥官魏征才知道,原来此次远洋不单是做生意外带旅游,此行最重要的行动是为冀州开发那个什么“海外殖民地”!

    一时之间楼舱里的诸人吃惊不小,其中此行的水军统领将军雷动更是眉头紧锁,似有所虑。薛道衡无意间瞥见雷动的模样,不由觉得有些奇怪:“怎的这雷动不带一丝惊异,反是若有所思?”不待薛道衡想下去,魏征在震惊之后已是作出反应。

    “薛公,可否借一步谈?”

    薛道衡点头应诺,与魏征一道步出舱外。两人在楼舱外凭栏而倚,魏征面色沉下,道:“薛公,赵王此举究竟是何意图?”

    薛道衡面带微笑,极目眺望前方的陆地。“前面就是马来半岛了!……魏大人,你可是恼赵王没有事先告知与你?”

    魏征面色阴沉,摇头道:“非也!如今冀州正与大唐对抗,如此大事自当隐秘为好。我只是不知,好好的商务之行何故要掺入侵掠之举?”

    薛道衡收回远眺的目光,“魏大人,你在地图上已经见到了,冀州若要通过海路与天竺、女国、戒日这些大唐的主要商务贸易国家进行商务活动,就必须要途经马来半岛。而且,若日后我冀州将商务发展到了波斯、吐火罗、东罗马这些国家,就必须要通过半岛前的马六甲海峡往来。而位于半岛东南端的淡马锡更是扼守着马六甲海峡这条航运要道的出入口……魏大人,你说冀州应不应该占据淡马锡呢?”

    要让这时代的人懂得制海权的重要性相对有些困难,毕竟他们的眼界见识还不够宽广,不若告知其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重要性,如此更能让他们认同开辟殖民地的重要。

    果然,魏征听罢点头认同,面色业已缓和。薛道衡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一页文书交予魏征。“魏大人,这是赵王的一道令谕,你且读读。”

    魏征接过详阅。

    阅罢,魏征显得有些激动,大声道:“赵王令谕我远洋舰队‘务商之余,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变其夷习’,这很好啊!以商务之便,将我中原博大精深的文化礼仪传播四海,让那些蛮夷也领略我中原无上风范!……走,走,”魏征迫不及待地拉起薛道衡的手,“咱们进舱去议议攻占淡马锡之事!”

    马来半岛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线,就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有一条细长的水道,那就是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有悠久的历史,约在冀州远洋舰队到达马来半岛的两百年前,阿拉伯人就开辟了从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再经过南海到达中国的航线。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马鲁古群岛的香料,运往罗马等欧洲国家获取利益。其时,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海上贸易船只,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不过,他们进行的都是小型商务贸易,更重要的是,他们并没有想到要开辟殖民地,更没有想到要占据马六甲的门户重地————淡马锡群岛。

    关于淡马锡,事实上,李元霸和薛师在凭借前生记忆绘制航海图的时候犯下了一个错误。

    淡马锡,也就是后世的新加坡,它在公元十三世纪以后才被称为淡马锡,其时它名为蒲罗中,意为“半岛末端的岛屿”。不过,李元霸在发现这一错误之后并没有去纠正,用他的话说:“那些地方迟早都是冀州的殖民地,叫什么名字还不是由咱们来定。能用它后世的曾用名已经是给足面子了,本王还没有为它取一个毫不相干的名字呢!……就叫淡马锡!”李元霸这番话本是无心之语,但听在某些有心人耳朵里再加以联想发挥可就大有意思了。本不愿远洋的薛道衡当下就用“拒绝远行”要胁赵王,一举拿下了未来所有殖民地的命名权。此时,薛师才好似发现了上天让自己魂归隋唐的用意。同时,不求上进的薛师仿佛也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淡马锡南面濒临海峡,是南海、爪哇海与马六甲海峡间的咽喉。由五十几个岛和九个礁滩组成。这里被海洋环抱,气温高而不炎热,有着茂密的树林。此时它属于马来半岛上羯荼国的领地。

    就在冀州远洋舰队逼近淡马锡群岛的时候,在近海捕渔的羯荼人发现了这支庞大的舰队。虽然此地不时有波斯商人驾船经过,但羯荼人还从未有见过如此庞大的舰队。当头四艘六百尺长的千吨级巨舰乘风破浪而来,紧随其后多达几十艘的六百吨级舰船更是显得蔚为壮观。羯荼人已经看的目瞪口呆,皇帝陛下的座舰与那舰队中的最小战舰也没得比,而渔民们最大的一艘渔船还不如这舰队中往来传讯联络的通讯艇大。

    魏征与薛道衡并肩站立在镇远号的船楼之上,扑面而来的海风吹得二人衣襟飘扬。舟车监制造的新式长橹在水手们的摇摆下,在水下以半旋转的动作运转着,犹如后世的螺旋桨推动着巨舰迎风快速航行。

    舰队中的十艘战船已经行驶在了最前面,而所有的坐船、商船、马船和粮船都已经统统靠后。眼看已近海岸,镇远号上的旗手打起旗语,停船备战的信号从相近的舰船上一艘接一艘地传达了下去。战船上,所有的士兵均已到位,经过改造后的水陆通用大型床弩已经从船舱中推出,并且固定在了船头的预留位置。小型的登陆艇也已经放下了水,训练有素的士兵们陆续登上了小艇。

    看到远处舰队停下,并从巨舰上放下无数小艇,羯荼人迷惑地观望着。待得冀州士兵下得艇中,见到那些士兵手中持有的长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羯荼人立时惊惶起来,他们慌乱无措地高呼着,并迅速将渔船向岸边划去。

    相对与羯荼人的惊惶失措,冀州远洋水军的将士们有条不紊地按照预定计划向陆地靠拢,准备实施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