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afx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血淬中华 > 第15章
    慈禧点点头,继续说道:“冯华你对西洋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看来对如何变法也应该非常有心得。听说你前两日还把那个素负才名、狂妄自大的南海康有为给驳斥了,今天你也说给本宫听听。”

    听了慈禧的问话,冯华的精神不禁为之一振,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来临了。与康有为的那番论战可以说圆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不但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而且还引起了慈禧的关注。如果自己的变法方案最终能为慈禧所接受,那义勇军甚至是今后整个中国的改革之路都会好走许多。

    稍微稳定了一下情绪,冯华朗声答道:“启禀太后,关于变法冯华不敢妄言有什么心得,惟有一点儿愚见仅供太后参酌。中国自唐虞迄今,已历数千年。天地犹是也,而时则非也;天地无异也,而势则不同矣。盖今之天下中外广通,东之倭奴,南之法界,西之英属,北之俄疆,四面皆强邻,且电线铁路纵横于东西南朔,军声顷刻千里,兵革指日当前,我大清面临的乃是数千年未有的变局。如果还一味抱残守缺、不知变通,不但会因此失去民心,而且真的会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然形势虽然危急异常,且非变革不足以救亡图存,但冯华亦认为变法仍不可操之过急,必须一步一步稳妥地进行。”

    慈禧赞同地点了点头:“好!想法非常不错。冯华你虽然归自西洋,但变革的思路却真是难得的老成持重!此次败于倭奴后,包括本宫都明白我大清只有进行变法才能自强自救,然而真正能认识到变革艰辛的人却实在是没有多少。近三十年来,为了谋求咱们大清国的江山永固,本宫对恭亲王奕訢和李鸿章他们提出的学习洋务的设想亦很是支持,可是每每提出一项改革方案,都会遇到很大的阻力,而且实施的效果也多不尽如人意。变法诚然乃是必须之举,可如果执行的不得法恐怕不会有什么好效果。”

    慈禧不急不徐说出地这番观点让冯华大感意外:以前虽然知道慈禧的思想并不守旧,也不反对变法,可是无论如何都没想到她对变法竟然还有如此清醒的认识。慈禧看来并不是变法不可逾越的阻力,戊戌变法如果不是因为康有为和光绪操之过急,极大地触及了以慈禧为代表的一大批守旧官僚势力的根本利益,它或许可以不失败的。百日维新表面看起来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运动,但其根本却是一次帝后两党之间的权力之争,什么新与旧、正与邪之间不存在妥协的可能,都只不过是争权夺利的借口而已。其实很多矛盾虽然具有不可调和性,但在一定阶段内却完全可以做到尽量避免冲突,而且只要能够顺利让中国的近代化之路坚持走下去,又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妥协的呢?

    想到这里,冯华一面不露声色地拍着慈禧的马屁,一面拿出了那份儿自己苦心炮制出来的《变法自强疏》:“冯华一直以来都怀有报国的雄心大志,对如何变法自强也素来非常留心,可没想到太后您虽然远在深宫,但是对变法的这份儿见识却与末将经过反复考察、苦思冥想得出来的结果完全一致,真的是令冯华汗颜不已!太后,这份儿折子是冯华对变法的一些具体设想,本来是想等皇上病好即呈上去,现在既然蒙太后召见,就请老佛爷您先给看看。”

    冯华的这几下马屁,虽然说的自己都感到有些恶心,但是却让慈禧听得很是舒服。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慈禧抬起带有指甲护套的手轻轻摆了摆:“本宫那有什么见识,只不过是随便说说而已,要说具体该如何变法还要听你们的意见。”说罢,她接过小太监呈递上来的《变法自强疏》,飞快地浏览起来。

    《变法自强疏》实际上是冯华以张之洞集洋务派学说观点之大成的《劝学篇》为基础,又融入了许多现代观点的综合性变法之作。全书两万多字,共分为务本篇、教育篇、经济篇、变法篇、军事篇五个大的篇章。其中《务本篇》是冯华下功夫最大的,虽然张之洞的《劝学篇》他因为特别的原因曾经看过不只一遍,可是对其中《内篇》中的关于封建礼教、三纲五常之类的东西由于兴趣不大,实在是记得不太清楚了。没办法他只能凭着一些模糊的印象,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再加上自己对中国固有文化精髓的深刻认识,拼凑了这篇“值此民族危亡之际,天下有志之士何以救中国?惟务本以正人心,同心以救时弊,齐心以御外患耳。只有以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才能保中国之名教,兴中国之富强……”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点的《务本篇》;而教育篇、经济篇、变法篇和军事篇的主要内容则与康有为、张之洞提出的意见并没有太大的出入,只是侧重点和具体采取的方式不同而已。冯华的观点简而言之就是“积极发展教育事业、促进资本主义民办工业化、由下而上进行改革和迅速提高国防军事实力”等几方面的内容。《变法自强疏》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冯华版”的《劝学篇》。

    《劝学篇》出版于1898年4月,出版后不久就被译成英、法两种文字,其中英译本还冠以《中国唯一的希望》的标题。虽然《劝学篇》中确实有一些宣扬封建糟粕的内容,在以后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也曾被骂得体无完肤,但是无可否认它所提倡的中体西用思想,非常适合当时的情势。其说不但言简意赅,简便易行,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消除国人畏难苟且之心、规避守旧者的口实与梗阻,实在算得上是一篇“与时俱进”的好文章。

    人们通常都认为,戊戌变法是康有为等维新派积极奔走、呼号的产物,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主持百日维新的光绪皇帝固然受到了维新派思想的强烈影响,起用了一批维新志士,但是他所推出的所有政策,都没有超越《劝学篇》所设定的改革范围。而作为百日维新纲领的《明定国是诏》更是综合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改革主张,毫无维新派政治体制改革要求的丝毫痕迹。《劝学篇》在刊行后,不但光绪皇帝认为其“持论平正通达,于学术人心,大有裨益”,命令“广为刊布,实力劝导,以重名教而杜卮言”,而且就连慈禧和顽固派也极力推崇、大加赞扬。

    看到慈禧边看边皱着眉头露出思索的模样,冯华心中也有些忐忑不安:经自己改造、又提前三年发布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是不是还能受到慈禧的认同?如果不能,自己又该怎么办?

    良久,慈禧才抬起头说道:“冯华,你的这篇变法方策立论极有见地,尤其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更是让本宫也深有同感。不过在具体执行方面本宫还有一些疑问要同你商榷一番,如按你所说‘发展工商业不宜采取官办或官督商办等方式,应大力提倡民办、商办,而且还有什么经济结构也不合理,应加大轻工纺织业的投入’,这些观点听着是很有道理,可是改革变法是一件极复杂的事,你又如何可以保证按此实施就一定会获得成功?如果失败造成的损失可是相当大呀!”

    自己的改革方案基本上获得了慈禧的认可,让冯华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躬了躬身,他胸有成竹地抛出了自己的另一个“独得”之见:“太后,凡变法都会有风险所在,这也是末将认为变法必须循序渐进的主要原因所在。对此,冯华以为可以在全国择一、二邻海近港之地划为经济特区,全面放开各种政策,对经济改革进行变革试点;与此同时各省则按自身的实际情况,由督抚稳步推行各种变革。特区的改革如能成功则可以在全国逐步推广之;如有不妥,也不会影响过巨,造成太大的损失,而且还能为今后更大范围的改革提供变法依据。”

    冯华“建立特区”的新奇设想,犹如石破天惊一般震得慈禧目瞪口呆,好半晌才回过神来:“嗯!‘建立特区’好独特的设想。不过,此事本宫还要仔细想想,冯华你今日暂且回去,再把如何实施变法的具体步骤好好琢磨一下,以使其更加完备。另外,如今京城正是多事之秋,凡事都要详加考虑,切不可辜负了本宫的期望啊!”

    慈禧开始的话语还非常温和,可是最后这一句却一下子严厉起来,那股子不带丝毫感情的阴冷感觉,即使是久经沙场、见惯世面的冯华亦感到心中一激灵:他奶奶的,慈禧这个老妖婆果然不简单,今后与她打交道还真是不能太大意。

    连忙再次躬身拜倒,冯华恭敬万分地说道:“太后之殷切期望,实在令冯华感悚难名,自此必当益奋驰驱,以仰答高厚鸿慈于万一。”

    脸色再次放缓下来,慈禧温和地点点头,然后有些意味深长地说道:“冯华,本宫知道你是个明事理、干大事的人,只要能规行矩步,今后必定会前途无量。好了,下去吧!”

    “是,太后,冯华告退!”慈禧这番不明不白地话语,让冯华不由得暗暗心惊,也第一次感到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掌控在自己手里。未来的路看来还会很艰难、很曲折呀!

    冯华与一直等候在颐和园外的李九杲回到礼士胡同后,发现一早就出去找秋瑾聊天的贺菱儿和龚芳她们却仍然没有回来。由于性情都是非常的豪爽大气,只不过短短几天功夫,她们俩就与秋瑾异常熟悉起来,三个人如今可以说是无话不谈,好得就跟亲姐妹似的。而冯华一方面是顾不过来她们,另一方面心中也隐隐地希望从贺菱儿和龚芳嘴里能得到更多的关于秋瑾的情况与消息,因此也就任由她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