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afx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我要做首辅 > 第992章 大难临头
    从嘉靖三十五年算起,东南丝绸棉纺的繁荣,持续了十三年,中间虽然偶然有波折,也有作坊关门大吉,但是迅速就会被人吃下,甚至织机都舍不得停。

    谁都知道织出来的不是丝绸,而是银子,是金子!

    这一次却不一样,作坊倒了,五天的时间,愣是没有人接手,作坊的织工都傻了,他们到街面上去打听,一问可不打紧,竟然有好几个作坊虽然没倒,却在暗中裁员。再跑到绸缎行,从五个月之前,绸缎的价格就在下降。

    最顶级的软缎从十五两银子一匹,跌倒了十二两,足足低了两成。

    比价格更让人心寒的是销量,一家绸缎行,十几间的铺面,一天之中,只卖了三匹绸缎,赚的钱还不够房租呢!

    寒意席卷江南,一股可怕的恐慌,在快速蔓延,甚至远在几千里之外的京城,都感到了彻骨的凉意。

    财政预算,必须大幅度削减!

    这是唐毅在主持财政会议的时候,开门见山的第一句话。

    以往大明的财政收入主要分成三块,田赋占了大头儿,足有五成,然后市舶银占了三成,剩下的两成是盐赋。

    隆庆三年,经过清丈田亩,田赋收入接近八百万两,如果顺利的话,明年扩大清丈之后,田赋会超过一千二百万两。整体岁入也会超过两千万两,顶得上嘉靖朝五年的收入,朝廷上下,都非常振奋,满怀着期盼,富国强兵,似乎指日可待。

    就在上下一片乐观的情况之下,突然一盆冷水泼头。

    户部尚书张守直声音低沉,“诸位阁老,同僚,初步核算之后,隆庆三年的市舶司贸易量只有四千七百多万两,关税收入四百三十万两,扣除市舶司运营花费,解送京城的市舶银只有二百八十万两!”

    什么!

    顿时所有大员都傻眼了,以往市舶银最少也有五六百万两,一下子折去一半还多,这不是要命吗?

    “怎么会这样,张大人,市舶司出了什么问题?”兵部尚书谭纶厉声说道,经过一年的修整,唐毅许诺兵部要对外作战,彻底解除边患,突然说没钱了,这是怎么回事?

    张守直两手一摊,“谭大人,你怀疑市舶司作假,我也怀疑,可是比对了各种数据,造假的可能性不大,过去的一年之中,来到大明的西夷船只,足足少了七成。”

    这个消息比刚才还要吓人,西夷船只不来了,他们不想要丝绸了,不买瓷器了?不可能,听说西夷都吃生肉,如果不喝茶,他们都会消化不良的,活不了几年——京城的这帮官老爷,对西夷的认识也就这样浅薄,甚至很多官员还赶不上隆庆对西方的了解。

    紧挨着七位阁老坐着的胡宗宪开口了,“诸公,近日胡某查阅了不少西夷的情况,西洋列国之中,以西班牙最为强盛,其本土之大,大约有大明的两三个省,在西夷之中,俨然大国了。”

    才两三个省啊,有什么了不起的,大明一十三个省呢!

    众位大臣充满了鄙夷,可是胡宗宪又说道:“西班牙本土虽然不大,海外属地,却是倍于大明,盛产金银,富不可言!”

    好些人都倒吸了口冷气,他们满以为天下间就大明一处文明之地,其他都是蛮夷,离着大明越远,就越野蛮,越落后,骤然听说有一个面积可以和大明相提并论的帝国,都不免心惊肉跳,不可思议。

    看着满朝大员的反应,唐毅也是一阵无奈,他不遗余力,希望让大明的士人能够放眼世界,不要总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那些年轻的士人还好,接受能力很强,可是这一帮老的不管说了多少次,他们都当成《山海经》,《西游记》一类的胡言乱语。

    直到此刻,有了切身之痛,他们才会惊醒。

    “西班牙国王势力强大,拥有上千艘战舰,号称无敌舰队,西夷诸国,无人不惧。西班牙与大明贸易,连年赔钱,金银流入大明。西班牙朝廷甚是不满,已经下令严禁西班牙的商船,贩运大明的货物,想来市舶司贸易额骤降,就和这个有关系!”

    胡宗宪介绍完了,大臣们都傻眼了。

    这可如何是好啊,有人就骂西班牙霸道猖狂,竟敢不买大明的东西,简直可杀不可留……有人就建议,要派遣一舌辩之士,前往西班牙,痛斥蛮王,责问他为何狗胆包天!

    别说唐毅了,就连高拱和张居正都扭过脸,不忍直视。

    且不说人家听不听你的,光是到了西方,一去一回,就要一两年的时间,黄花菜都凉了,顶什么用。

    倒是谭纶思索半晌,说道:“诸位大人,西夷的船只不运输咱们的货物,咱们干脆自己组织船队出海,活人不能被尿憋死啊!”

    张守直道:“谭大人,市舶司这些年不断鼓励船队出海,咱们的人也的确到了南洋,印度,中东,非洲等地贸易。不过咱们的远洋船队毕竟起步晚,规模小,航海技术也不如人家娴熟。加之物产丰饶,只要坐在家门口,就有人来买。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再让他们出海劈波斩浪,没有几年的功夫,怕是不成。”

    他说的还算客气,人对大海的恐惧和敬畏那是天生的,没有几代人,几十年的功夫,是培养不出海洋精神的。

    大家伙商量来,商量去,也拿不出好办法。

    赵贞吉沉着脸道:“既然关税少了,就想办法节约开支,不就是几百万两银子的事,把清丈田亩做好了,能补回窟窿。”

    老夫子说完,却发现好几位都愁云遮顶,更加凄苦了。赵贞吉不解其意,唐毅看了一眼同样从市舶司调上来户部右侍郎方逢时。

    他连忙说道:“启禀赵阁老,仅仅是几百万两的关税,问题还不大,麻烦的是几千万两的贸易。试想一下,失去了庞大的海外订单,东南的作坊商行如何维系,作坊倒闭,又有多少工匠会失业?十几年来,海外贸易繁荣,东南遍地作坊,世家大户,改稻种桑、种棉,这桑树和棉花可不能吃,没有了海外收入,就没法买粮食,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挨饿受冻,吃不饱饭。东南的繁荣旦夕之间,就会一落千丈,数千万百姓的生计危在旦夕。朝廷必须拨出一大笔的预算,来应付即将到来的灾难,下官以为,眼前的危机,比起黄河决口,几省大旱,还要严重无数倍啊!”

    经济危机,对于大明朝的官员来说,绝对是新鲜的名词,从方逢时的说法来看,的确非常要命,本来好好的生意,怎么说断就断了,断了也不打紧,怎么能出这么大的事情啊?

    唐毅面色格外严峻,“诸公,国难当头啊!大家伙暂时回去,集思广益,好好想想,会出什么情况,又该如何预防。高阁老,赵阁老,张阁老,你们几位留下,内阁要拿出一个应对章程。”

    诸位朝廷大员只能带着满肚子惆怅,纷纷告辞离去,七大阁老凑在唐毅的值房,连夜召开紧急会议。

    在所有的朝臣当中,唯独杨博眉头深锁,越想越觉得不对劲,马车到了家门口,老头子失魂落魄,差点从马车上摔下来,幸好家丁扶住了他。

    “老爷,您没事吧?”

    杨博抬起头,看了看昏暗的天空,突然叫了一声:“有事,要出大事了!”

    ……

    杨博,葛守礼,王国光,张四维,包括进京述职的王崇古,几位晋党的领军人物,全数聚在了天官府。

    杨俊民搀扶着老爹走出来,才一天的功夫,杨博脸色灰白,头上捂着冰巾,仿佛老了好几岁。他一屁股坐在圈椅上,喘了好几口气。

    “大家伙都是自家人,咱们捞干的吧,眼前这道坎儿,该怎么过?”

    是啊,要怎么过?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王国光最熟悉财务,他思量着说道:“虞坡公,从去年开始,我们就推动毛纺,今年一年,光是在托克托就设置了二十几处的作坊。织出来的呢绒有两个销路,一个是兵部采购,给九边的兵丁作为军装,一个就是出口海外,如今市舶司那边出了麻烦,海外出口只怕是不成了。”

    “兵部的单子也别想了。”张四维低声道:“缺了市舶银,朝廷拿不出钱采买军装,九边的换装只怕要押后了。”

    “啊!”王国光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朝廷怎么可以这样啊,不能不讲信用!”

    张四维苦笑道:“我在内阁会议提了,结果赵大洲张嘴就骂娘,张居正也说大不了付违约金,总之朝廷必须节约开支,要共体时艰。”

    王国光差点气昏过去,违约金才几个钱,数百万两的呢绒,没了销路,要留在手里长毛吗?

    “虞坡公,您老人家可要想个办法啊,多少人的身家性命都押在上面了!”

    杨俊民青着脸,怒道:“什么都找我爹,当初争着抢着养羊建作坊,那时候怎么不见你们让着一点?”

    “闭嘴!”杨博一巴掌,把杨俊民扒拉到一边。

    “都什么时候了,还窝里反,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谁也跑不了!”

    杨俊民红着脸道:“爹,是孩儿昏了头,孩儿不对!”

    “唉,屋漏偏逢连夜雨啊!”杨博唉声叹气,“当初一窝蜂似的扑上去,这才一年时间,就……罢了,老夫拼着一张老脸不要,我去求唐毅帮忙吧!”说话之间,杨博的眸子缩成一道精芒!(未完待续。)